丹麦近期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通过一笔创纪录的军购交易向美国军火商释放明确信息:欧洲正积极推进防务自主化。
英国《金融时报》12日披露,在美丹因格陵兰问题关系紧张之际,美国军火企业意外错失丹麦防空系统大单。这笔价值580亿克朗(约合91亿美元)的采购案最终花落法意联合研发的SAMP-T系统,而非美制爱国者。这不仅是商业选择,更体现了欧洲战略思维的深刻转变。
从表面看,价格和交付时间是爱国者落选的主因。丹麦国防采购部门负责人强调这是最优选择而非拒绝,指出美制系统价格更高且交付更慢。但结合近期系列军购案例可见,欧洲正以实际行动推进防务自主战略。
俄乌冲突成为关键转折点。特朗普屡次质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加之美国对乌军援常附带政治条件,促使欧洲重新审视过度依赖美国的安全风险。
SAMP-T由法国MBDA与意大利莱昂纳多联合研制,其供应链完全在欧洲境内。对丹麦而言,选择欧洲系统既确保战时响应可靠性,又能避免受域外国家政治干预。这种自主可控的战略价值远超单纯的性价比考量。
展开剩余68%技术层面,两系统各具特色:爱国者-3射程占优,而SAMP-T配备的紫苑-30导弹反应更快,其阿拉伯雷雷达具备全向探测能力,更契合欧洲战场需求。实战表现方面,爱国者在沙特拦截胡塞武装导弹时屡遭质疑,SAMP-T虽未经大规模实战检验,但其专为欧洲防务需求设计,与丹麦作战体系兼容性更佳。
美国军工业近期在欧洲市场接连受挫。数据显示,2018-2021年欧洲从巴西、以色列等非北约国家的军购金额从24.8亿飙升至271.1亿美元,增幅达十倍。这种趋势凸显欧洲对战略自主和技术主控的重视。
特朗普政府或将对此强烈不满。其历来将武器出口视为维护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但欧洲国家推进防务自主的决心已不可逆转。
深入分析可见三大趋势:首先,欧盟防务自主进入实操阶段,8000亿欧元国防强化计划正在推进;其次,全球防务市场多极化加速,美系装备垄断地位被打破;最后,军贸政治逻辑生变,欧洲正通过采购决策自主定义战略合作关系。
由此可得出三点启示:
1. 安全自主是根本前提。俄乌冲突警示欧洲不能将安全外包,美欧安全利益并不完全重合。
2. 技术主权决定战略自主。欧洲正通过加大联合研发投入,构建完整国防工业体系。
3. 国际秩序多极化已成定局。当更多国家能提供一流防务方案时,单极格局便走向终结。
丹麦的抉择虽在北欧,其影响辐射整个防务领域。这既标志着欧洲安全战略的转型,也折射出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美国单极霸权日渐式微,多极化世界加速成型。
发布于:天津市正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