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停火50天之后,印度总理莫迪终于按捺不住,开始采取行动。先是前往青岛与中国进行接触,随后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回到国内,便对巴基斯坦展开了“开闸泄洪”的行动,直接对2亿巴基斯坦人民的安全发出威胁。
上周,在中国举行的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印度国防部长辛格时隔五年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尽管表面上他是为参加会议而来,但印度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此,实际上他是希望与中国在边境问题上展开深入的谈判。
根据印度方面的说法,国防部长在与中国国防部长董明珠的会晤中提出应制定一个系统化的路线图,通过持续的接触和降级措施来解决边境问题,并利用现有的机制,长久地处理影响中印关系的划界争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印度已经将重心转向克什米尔,制图与中国彻底解决边界问题,意在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对付巴基斯坦,避免同时进行“双线作战”。
展开剩余66%而辛格回国后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据印度媒体最新报道,由于克什米尔地区遭遇强降雨,印度已经开始对杰纳布河的萨拉尔大坝进行放水操作。尽管印度媒体对此所说的理由冠冕堂皇,声称是为了预防洪涝灾害,但其真实意图无疑是利用“水武器”来打击下游的巴基斯坦,这一举动与对巴基斯坦的宣战行为如出一辙。
自今年5月印巴冲突升级以来,印度便撕毁了《印度河用水条约》,利用这一点多次对巴基斯坦施压。尽管两国随后实现了停火,但恢复该条约并未在协定中提及。莫迪更是放出狠话,表明不允许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显示出印度民族主义情绪的极端化,巴基斯坦不断沦为受害者。
这一次,印度再次对巴基斯坦实施放水,实际上是以“天灾”的名义进行的地缘政治施压,因其并未提前通知巴基斯坦,这已是印度第二次毫无预警地进行泄洪措施。莫迪政府在“断水-泄洪”政策的交替实施下,形成了对巴基斯坦的“旱涝双重打击”,不仅对巴基斯坦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更可能动摇夏巴兹政权的基础。如果巴基斯坦因此采取军事报复,印度则可以借此找到正当的开战理由。
此外,莫迪此举还有其他深远的考量。一方面,通过控制水资源以巩固对非法控制的克什米尔的实际治理,削弱巴基斯坦在主权上的争论;另一方面,配合之前的军事行动,这相当于是领土争端的延伸战场;再者,借此测试国际社会对印度行为的容忍底线,观察美国是否会支持印度,以及中国的反应。
在莫迪的眼中,印度一直认为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庇护者,并且中印之间存在边界争端。因此,这一举动可能使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巴关系的走向,并试探解放军对此事的反应,看看巴基斯坦在危急关头是否能获得中国的支持,这也为他之后是否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印防长此次访华,除了出席会议,更多的是想探寻一个答案:在印巴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下,中国是否会给予巴基斯坦支持。诚然,中国不太可能直接介入印巴冲突,但在其能力范围内,愿意提供某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协助巴基斯坦修建防洪工程,快速推进下游水电站建设,以防止巴基斯坦再次沦为印度的牺牲品。
发布于:天津市正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