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再次推出实招助力退役军人就业,阜新市100个事业编制岗位待补充
报名倒计时仅剩1天,全省正建设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全链条
6月9日,记者从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获悉,阜新市的2025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大学生退役士兵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6月10日下午17点报名通道将正式关闭。此次招聘是全省拥军优属工作的关键举措,严密遵循《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实施办法》以及阜新市的专项招聘方案,主要为2024年退伍(毕业)的大学生士兵提供多达100个事业编制岗位。招聘不设专业限制,户籍要求也较为宽松。通过实际岗位保障,辽宁省委、省政府展现了将军人视为社会尊崇职业的坚定决心。
一、阜新市专项招聘:政策红利精准滴灌退役军人
此次招聘活动是阜新市自2023年启动三年专项计划(2023-2025)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招聘。与前两次不同,岗位设置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亮点:
展开剩余77%- 对象覆盖广泛:本次招聘不仅面向2021年及以后从阜新市入伍的本科毕业生士兵,还包括在校生服役满2年后退役的大学生。无论是“毕业即入伍”还是“入伍后复学”的群体,都可以参与,确保两类群体全覆盖。
- 编制保障无门槛:本次招聘不设专业限制,也不设开考比例,只要满足基本条件即可报名。岗位数量根据实际报名情况确定(最多100个),确保退役军人能够获得最大的机会。
- 招聘过程全透明:招聘过程公开透明,笔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面试采用结构化方式。笔试与面试成绩各占50%,纪检部门全程监督,确保招聘过程公平公正,体检、考察、公示等环节都严格按照公务员录用标准执行,保障阳光安置。
阜新市人社局负责人指出:从2020年25个岗位的招聘,到2025年计划招聘100个岗位,阜新市在五年时间内实现了招聘规模的四倍增长。这不仅是阜新落实全省双拥政策的具体举措,也是对退役军人服役贡献的回报。
二、辽宁全省联动:建设退役军人服务大格局
辽宁省,作为连续九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省份,一直将退役军人的工作纳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数据来看,过去三年,全省累计开发了3200多个事业单位岗位,国有企业也为退役大学生士兵预留了超过1500个岗位。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定向招录比例年均增长12%。此次阜新市的招聘,正是全省三级联动拥军体系的一部分:
- 政策顶层设计:辽宁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事业单位每年预留不少于10%的岗位专项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国有企业按不低于5%的比例定向招录退役军人。
- 就业精准帮扶:辽宁省建立了“全员一档案、一人一方案”的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机制。自2024年起,全省已举办了217场专场招聘会,提供了10.2万个岗位,开展了电工、电商等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到3.6万人次,推荐就业的比例高达85%。
- 权益多维保障:退役军人享有多重权益保障,纳入辽沈人才计划后,他们可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2023年以来,已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860人,帮助2300多名退役军人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冯守权表示: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作为驻军大省,辽宁有责任为“最可爱的人”提供更好的转型发展路径。从阜新的事业编制招聘到全省范围的“阳光安置”工程,辽宁正在打造一个“服役有激励、退役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三、从橄榄绿到事业蓝:退役军人继续书写责任与担当
在阜新市的历次招聘中,已经有百余名退役士兵成功进入基层管理、公共服务等岗位。2023年入职阜蒙县某事业单位的退役士兵王强回忆道:“部队的纪律性和执行力让我迅速适应了新岗位的工作节奏。家乡的政策支持让我们退役后依然能有机会继续为人民服务,感到无比自豪。”
此次招聘的岗位选择更具灵活性,退役士兵可以优先选择入伍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岗位。市直岗位则打破了户籍限制,鼓励人才流动到基层一线。此外,新聘人员的最低服务期为三年,这不仅确保了基层人才的稳定性,也为退役军人提供了扎根基层、发挥才能的广阔舞台。
随着报名进入最后一天,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特别提醒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请及时登录阜新市人社局官网,核对报名所需材料,确保在6月10日下午17:00前完成报名。
结语:
阜新市此次招聘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职位填补,它是辽宁省拥军优属工作深入推进的生动体现。从岗位开发到权益保障,再到政策落实和情感关怀,辽宁正通过一系列实际举措,展现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正如一位退役士兵在留言中所说:“当年我们守护了辽宁的安宁,如今,辽宁在守护我们的未来。”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最美注脚。
发布于:天津市正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